在近日舉行的CEFCO論壇上,本刊記者采訪了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沙克仲。作為一名會展“老兵”,沙克仲在會展業履歷豐富,在多種不同性質的機構任過職。

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沙克仲(左)
沙克仲1988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后就職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貿促會),歷任中國貿促會駐德國代表處代表助理、展覽部副處長、處長、副部長(展覽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國際商會副秘書長;2012年起擔任北京圣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并曾兼任廣西中貿國際商務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英國勵展博覽集團國際銷售部高級顧問;2020年9月擔任北辰會展集團(現首都會展集團)副總經理。2021年7月進入綠地集團與漢諾威展覽公司合資成立的場館運營公司,負責公司旗下最大的場館——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的運營工作。
談CEFCO:聚焦行業焦點話題
談及參加此次CEFCO論壇的感受,沙克仲表示,在疫情下CEFCO論壇能夠有此規模十分不易,非常成功。
“據我所知,由于年底很多地方爆發局部疫情,深圳、天津、河南等地方的一些有意向前來參會的業內人士最終都沒能成行。即便這樣,本屆CEFCO論壇還是有很多人參加,從規模和影響力上來看都是很成功的。”沙克仲說。
此外,沙克仲認為本屆CEFCO論壇最大的亮點是其議題設置,他認為會議討論的數字化轉型、碳中和與綠色會展、出展代參展模式、會展集團化運營、政府展的走向等議題涵蓋了國際國內會展業界最重要的焦點和熱點。

CEFCO 2022現場
他認為,從世界范圍內看,除了疫情之外當今的業界討論最多的就是數字化以及綠色會展等話題,這些趨勢在會展業未來的發展中會越來越重要。在國內方面,2021年各地相繼成立了多個會展集團,這些國有會展集團的業務囊括了場館運營、會展服務以及組展業務整個會展產業鏈,這一趨勢對整個會展業尤其是對民營會展企業和外資會展企業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是自去年以來備受關注的話題。
另一個更重要的話題是關于政府展的,近年來涌現出了貴州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石家莊數字經濟博覽會、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一批政府主導型展會,這些展會的繁榮將對展會格局產生什么影響也是值得行業探討的重要話題。沙克仲認為本屆CEFCO論壇上的這些話題覆蓋了行業所有的熱點,非常出彩,是很值得期待的一場行業盛會。對于線上展的作用,沙克仲認為行業爭議非常大,國內外均未達成共識。他曾在另一場行業交流活動上聽兩位來自歐洲的會展同行的演講,一位認為線上會展效果顯著,另一位則認為線上會展毫無作為;這種爭論在國內更是屢見不鮮,很有探討的價值和必要。

CEFCO 2022現場
談場館:前景廣闊 充滿信心
沙克仲向記者介紹了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的基本情況,據他介紹,場館設計理念領先,單層無柱式結構非常實用。項目占地面積1867畝,總建筑面積168.7萬平方米,包含會議中心、會展中心和酒店中心。沙克仲認為,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從規劃的角度看是世界上最大的展館,三期共51萬平米使用面積。一期為會展中心,展覽面積預計15萬平方米;二期是會議中心,三期會增加會展中心的面積。

沙克仲告訴記者,一期展館預計今年4月21號將舉辦首展——中國濟南機床和智能制造博覽會;同期會舉行會展中心的開業典禮,并且將策劃一場會展行業的論壇,邀請一些重要的展會主辦機構出席。二期的會議中心設施先進,能夠接待國際一流的會議。一二期建成后,會議+展覽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在二線城市中具有引領作用。
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另一個引人矚目的地方是,場館的運營單位是綠地集團和德國知名展覽公司漢諾威合資成立的運營公司,這種管理體系有利于將德國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國際標準引入到項目管理中,通過借鑒德國的場館管理經驗提升我國場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此外,作為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在國內的子公司,漢諾威米蘭展覽公司也會對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有一些資源傾斜,這對場館的運營也有很大的幫助。沙克仲還談到了山東的產業優勢,他表示,山東是我國工農業門類最齊全的省,制造業發達,農業及餐飲食品等產業鏈齊全,辦展優勢明顯;山東還有很多知名的展會主辦單位,如金諾展覽、海名展覽等,會展場館硬件設施相對滯后,影響了濟南市會展經濟的快速發展。

“濟南現有的場館面積較小,限制了展會的增長。我們場館建成后,全國一些大的巡回展就能夠到濟南舉辦了,當地很多具備條件的展會就能夠做大了。”沙克仲對濟南會展業的前景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來到濟南后才發現當地有一些項目做得非常成功,前景十分看好,比如濟南的中酒展幾乎涵蓋了國內80%的白酒品牌,現有的5萬平方米的規模完全不能夠滿足其發展需要,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建成后該展必然能夠擴張規模。沙克仲介紹,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目前當地交通環境明顯改善,場館距離濟南東站和CBD地區僅有20分鐘車程。他認為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的建成一定能夠帶動濟南會展業的發展,并通過引進一些大型展會帶動濟南經濟的發展。
談未來:挽起袖子加油干
談及疫情,沙克仲認為,盡管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但是從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這仍然是短期事件,疫情肯定會過去,行業需要堅定信心,疫情過后會展業會有更好的發展。他同時也強調,疫情持續的時間還是超出了預期,對行業的打擊非常大,尤其是給組展單位的招商招展帶來很大的困難。“從展會籌備周期看,歐洲一般要一年,國內最短也要半年。疫情下企業的決策周期縮短,組展單位告訴企業半年后辦展,企業會質疑半年后是否有疫情,展會能否如期舉辦,因此企業傾向于越晚做決策越好,這對組展企業的殺傷力特別大。”
沙克仲談到,這種情況下主辦方不能確定半年后展會的規模和參展企業數量,也就無法像疫情前那樣根據預估的規模預定場館。一切都充滿不確定性,這對組展企業的挑戰很大,也倒逼組展企業提升辦展水平,以適應短時間內舉辦一場展會的操作方式。沙克仲認為,對政府而言,不僅控制疫情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在當前困難的情況下讓展會正常舉辦、經濟得到發展也是一種擔當,所以無論從企業角度還是行業協會的角度,都應呼吁政府在這方面加強擔當。“當然,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好防疫措施。”沙克仲談到,南昌提出的“非必要不停辦”模式充分顯示了政府的擔當,值得所有城市學習。面對未來,沙克仲認為,2022年是行業可以挽起袖子加油干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