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邁夫體育展覽會創始人、CEO袁方認為,相對于電視、報紙等舊的傳統媒體而言,以公眾號、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實現了去中心化,瓦解了傳統媒體的“集中化”。傳統媒體需要一個龐大的機構如電視臺、報社去運營,而新媒體去中心化就省掉了大量的人力,相當于將一個龐大的機構簡化成了一個個體。

斯邁夫體育展覽會創始人、CEO 袁方
他認為,從報紙、電視到微信公眾號,這是媒體形式的第一次迭代。公眾號讓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媒體,大多數企業都會有一個自媒體部門,在公眾號最風光的那幾年很多公司甚至憑此拿到了融資。短視頻的流行則是對公眾號的再次迭代,是新媒體形式的二次迭代。短視頻平臺的邏輯是通過視頻方式進行傳播,視頻傳播代替了公眾號的圖文傳播。視頻號的流行一方面是科技的進步,另一方面滿足了人們傳播心理的需要。現在的短視頻平臺讓視頻拍攝和剪輯變得更簡單,抖音等平臺自帶的一些特效很多中老年人都能輕易掌握,這就像當年的傻瓜相機一樣,技術的發展讓視頻拍攝和處理變得更簡單,人人都成了“攝像師”和“剪輯師”。視頻傳播形式簡單便捷,成本也更低,相較而言,公眾號要想做得出彩,運營成本會很高,因為一個好的公眾號對創作者的要求相當高,而好的寫手的人力成本會很高。因此在袁方看來,未來視頻宣傳肯定會成為行業的主流,但公眾號依然會有一定的市場,在某些領域甚至還會有很強的影響力。

短視頻的本質是營銷傳播
袁方談到,無論是公眾號還是視頻號,展會主辦方做自媒體的本質目的是傳播。在傳統媒體時代,主辦方通過在電視、報紙乃至戶外媒體上刊登廣告來促進展位的銷售;現在主辦方做視頻號、公眾號也是同樣的邏輯,通過自媒體傳播可以讓展位更好賣。
“我知道行業內有幾個主辦方的公眾號做的非常不錯,他們的營銷工作做得好,展位就賣得好。”袁方說。
袁方告訴記者,通過與一些資深的自媒體人士的交流,他深刻地認識到,未來數年一定會是短視頻平臺的天下而不再是圖文傳播的天下。人們觀看信息的習慣在一點點發生變化,短視頻有助于人們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得想要的信息,快餐式文化更適宜現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斯邁夫兩年前就開始運作抖音號,已經發展到擁有20多萬粉絲,在行業內已經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大號了;目前斯邁夫已經開始將陣地向微信視頻號轉移。

短視頻要注重成果轉化
袁方認為,視頻號不同于抖音的地方在于,抖音在受眾定位上泛娛樂化,這導致其很難將播放量轉化為商業成果。視頻號依托于使用者本身多年使用微信社交積累下的垂直領域人脈,觀眾人群對口度和專業度非常高,商業轉化率就高。抖音號純粹面向大眾,粉絲積累需要從零做起。一個深耕多年的主辦方的負責人的微信好友可能達到五千個,即使只能將其中1000個轉化成展會的展商,這個展會就會很成功。微信視頻號有著很強的私域流量特點,其在公域流量的基礎上發展私域流量,很容易成功轉化,而抖音則全是公域流量,很難實現成果轉化。

視頻內容需要常態化
談到如何做視頻平臺的內容,袁方認為一定要常態化去做一個欄目。據他介紹,斯邁夫在視頻號上做一些新欄目的時候觀眾并不多,可謂應者寥寥,但是他認為仍然必須堅持做下去。欄目前期關注量較少,可以通過后期的不斷宣發形成持續的影響,比如可以將內容轉換成公眾號文章、微博文章、抖音短視頻等方式,再次加工、多種方式包裝、轉發,以組合營銷的手段擴大影響力,達到讓視頻平臺不斷精進的目的。

不論什么時代,營銷都是跟著大品牌走。傳統媒體時代,企業選擇央視這樣的大平臺進行宣傳;短視頻時代,抖音就成了大家追捧的大平臺。袁方認為,短視頻傳播是任何一家主辦機構必須做的事,是“不做不行”的。他認為展會營銷和傳播方式向視頻平臺轉移的方向是十分清晰毋庸置疑的,會展同仁只需要認準目標,花大力氣投入一定會有收獲,因為平臺是公平的。
“現在要做的就是肯投入,包括投入資金和人才用心鉆研,慢慢摸索,最終一定能成功。就像從A點到B點目的地十分明確,只要認準了方向堅定地朝著目標邁進,即便路上有些曲折,也一定能達到終點。”袁方說。
本文刊載于《中外會展》2022年3月刊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中外會展》雜志
訂閱電話:010--5165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