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聲·霧霾
昔在午門望西山,今在天下不見天,霧霾橫在紫禁巔。官聲強辯,生民命賤,傳媒人一聲長嘆!
近日北方霧霾之嚴重日甚一日,網絡上討伐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確實,自去年底至今,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北京沒有幾天是好天氣,而且近日有日趨嚴重的傾向。即便在室內,也能明顯感到不舒服,呼吸緊促,鼻腔疼癢,心悸難受,在室內也不得不戴著口罩。
縱觀網上批判霧霾的文章,大多是出自有小孩的中青年家長、法律工作者、媒體工作者等,然而因為很多文章因為抨擊政府不作為而被和諧,這在互聯網的輿論環境里引起了更大的憤怒和不安:既不能解決問題,讓老百姓滿意,現在還要老百姓噤聲,殊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越是如此堵塞民意的表達,越是容易招致不滿和更為激烈的反抗。畢竟,霧霾事關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對于網絡上憤怒的聲音和其背后焦慮的人群,作為媒體人我們真的不能熟視無睹。
![6DJ4FZZWI]0IU}{@M$18PHI.png 6DJ4FZZWI]0IU}{@M$18PHI.png](/admin/ueditor/net/upload/image/20170509/6362992669603707434874144.png)
面對毒氣彈一樣瘋狂爆發的霧霾,我們無法做到“空中有霾,心中無霾”那樣自欺欺人,但也不必歇斯底里的謾罵,這樣沒有用。作為會展人,面對霧霾,我們能做些什么呢?盡量使用環保展具、綠色搭建、無紙化辦公、節約用電、綠色出行……甚至,建立會展人反霧霾聯盟!或許,我們會展人做的這些對于漫天霧霾來說就是杯水車薪,就像實行單雙號限行一樣無法短期見到成效,但是如果各行各業都能貢獻出自己的“杯水車薪”呢?莫以善小而不為!
當然,治理霧霾的根本還在于政府。政府要有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放棄一些既得利益,從根子上堵住污染源頭。作為媒體人,我們也要勇敢地站出來,利用行業的影響力和一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應民眾的訴求,督導政府加大治理空氣污染的力度和手段。有社會良知的人,在霧霾面前不能做沉默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