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場館檔期緊張,如何平衡各類展會項目?
主辦方如何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檔期?
政府、協會、展館各方如何幫助主辦方恢復元氣?
展會扎堆,哪些城市將受益?
下半年展會現場管理將出現哪些新趨勢?
……
昨天下午15:00-17:00,圍繞上述熱點話題,中外會展雜志社攜新展國際傳媒策劃的“‘疫’期協同 共克時艱 會展之聲微沙龍”系列直播活動,第一季第四期火熱舉辦。
直播主題為“誰為展會主辦方解憂”,邀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會展場館的負責人及主管機構領導,多角度探討場館作為會展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如何與各方共度時艱,開展業務。

為了降低疫情影響,我們大概用2個多月的時間做了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主動與主辦方抱團取暖,最大限度減少取消項目。二是聚合行業資源,聯動京內京外其他各場館,下好一盤棋,強化與各場館間的橫向聯絡,在檔期上為主辦方提供聯合解決方案。三是,按照原初的計劃,我們會堅定不移地落實推進精益管理計劃。

首先,對于受疫情影響延期舉辦的會展活動,日后還要在這里舉辦的,我們會積極配合協調,盡力為主辦方安排合適的檔期;對于今年項目切實需要取消的,提供最大方便甚至是全額退款,并積極介紹重慶的會展優惠政策,吸引他們未來的項目前來落戶。同樣重要的是,場館也可以通過智能化方案和精細化服務來支持主辦方。

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基本向好的局面不會改變,且目前中國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我們要堅定信心。我們就積極與本地會展企業溝通,對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特別是重點會展企業的情況。我們還跟政府各部門進行接洽,為會展業的復蘇打造優良環境。我們也將加快扶持資金的撥付、降低優惠政策的申請門檻、為企業減免租金、協助企業進行宣傳。

場館的穩展平衡術包括以下幾種——壓縮規模:動員大型規模展會壓縮規模,在可預見的展會實際規模下,讓渡空間。引導同質性展會保持恰當的時間間隔,如果延期與計劃內展會之間沖突,從保護展商和城市展會題材良性共生的角度,進行引導;等等。我預計9月之后是會展爆發期,一方面傳統展會基本在此期間集中,業內通行的展覽旺季到來,并向10、11月延續;另一方面,國慶、中秋、元旦等重要節假日也是很多商品展的定檔依據。

我們計劃首先滿足國家級大型展會的需求,大型展會可以適當減少展覽面積,縮短展覽時間。其次,鼓勵展會題材、產業配套之間相互有交叉的一些展會合并到一起來。單個展覽很少能夠用到全館,但產業鏈各展會之間積極尋求合作,可以創造共贏。同時我們也會搭建線上平臺,給予各個主辦方來共享平臺,展會原定檔期時間先以線上展會的形式呈現,也可以為延期后的線下展會做宣傳。
本次沙龍,至直播結束之時,累計觀看人數1.5萬人次,互動環節也十分火熱。

之后,主持人還發布了《2020新冠肺炎疫情對會展業影響統計報告——場館領域篇》。20多家受訪場館共計取消及延期展會307場,總面積近70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