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意見》要求,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意見》從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以及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等六個角度明確了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任務。由此事件筆者想到了一些行業現象,在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情況下,這些行業現象可能會產生以下變化。展會的申辦、扶持政策將更加公平。以往,各地對本地企業舉辦的展會在申辦、申請扶持資金時進行傾斜是非常正常的情況。特別是在疫情之下,本地企業主辦的展會優先被批準、放在更好的檔期,成為很多地方政府、場館的正常做法。在會展扶持政策方面也是如此,例如要申請展會補貼,除了要求展會面積等硬指標外,主辦企業在本地落戶也是硬性規定,但這對外地主辦企業就不那么友好了。不過這些情況都無可厚非,各地當然希望企業給自己城市多納稅、多解決當地居民就業等。但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打破這種地方傾斜,《意見》中明確要求及時清理廢除各地區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視外資企業和外地企業、實行地方保護的各類優惠政策,對新出臺政策嚴格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因此,未來地方政府在設置資金補貼政策時將減少區域門檻,對市場主體一視同仁,滿足硬指標的展會將更容易得到扶持資金。品牌展會將做大做強。長期以來,因為地域差異或封閉,國內各地存在著大量主題重復、內容重復的展會,各省、各城市都希望自家的展會做大做強,對相關展會進行傾斜性的資金補貼、政策扶持。但這同時也可能會造成行政資源、財政資金等的浪費。另外,即便在同一個省份、同一個城市,也會存在大量同題材的消費類甚至專業類展會,造成區域內的惡性競爭。疫情加速了部分中小會展企業、中小規模展會被淘汰的進程,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將進一步打破地域差異和封閉環境,各省市的同類型展會將在更公平公正、充分開放的環境中進行競爭,服務態度差、成交效果差甚至濫竽充數的展會將進一步被淘汰,服務好、效果好的展會將更容易脫穎而出。這些脫穎而出的品牌展會將在公平競爭中進一步發展壯大,做大做強。行業標準更統一規范。我國會展業長期缺乏統一的統計、服務、評價、價格等行業標準,例如各地對展會規模的統計,有的統計展會所承租的展館面積,有的統計主辦方賣出的展臺面積,有的將展會所使用的會議室面積也列入統計,有的是按標準展位數量進行統計,有的甚至將單天展會面積乘以天數列為展會總面積。各省市自行制定的各種各樣的行業地方標準,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方會展業水平、規范了會展業發展,但不同省市在標準上的不兼容,也會對全國會展業整體的高質量發展造成阻礙。對此,《意見》也明確要完善標準和計量體系,優化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結構,對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進行整合精簡。這些舉措將推動國內會展業更快形成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會展專業化水平也必然將隨著標準的規范完善而不斷提高。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將更為完善。展會在給企業提供展示舞臺和業務機會的同時,也經常成為知識產權侵權的高發地。而且由于展會一般時間短、空間較為特殊,一旦發生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經常會面臨取證、訴訟等諸多困難。但在《意見》中,國家已明確要推動知識產權訴訟制度創新,暢通知識產權訴訟與仲裁、調解的對接機制。而就在剛過去的4月25日,由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海珠區市場監管局立項推動的全國首個《專業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與糾紛處理規范》團體標準也已在廣州發布。

該標準將進一步加強專業展會糾紛的規范處理,促進會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行業優化提升,助推展會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臺階。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名城,廣州會展業的新動作必將成為全國會展城市的學習榜樣,產生連帶影響。當然,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會展業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市場需求帶來的巨大機遇。作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會展業在促進市場開放、產品流通、經濟繁榮等方面的價值無需多言。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中,各種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將逐步進入內陸地區、欠發達地區,這必然將擴大地方對會展活動的需求,這也就是會展行業的新機遇。
本文刊載于《中外會展》2022年5月刊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中外會展》雜志
訂閱電話:010--5165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