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緩慢,難與長三角、珠三角的會展業并駕齊驅,究其根本,大規模、全能型會展場館的缺失是導致京津冀會展業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而此類場館的新建也必將助力京津冀會展業的破局與騰飛。
京津冀建設大型會展場館勢在必行
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區域的會展發展龍頭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和廣州。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2019年全國展覽市場統計(除去疫情因素選擇2019年數據)顯示,北上廣三個城市辦展數量分別為324個、1043個和690個,辦展面積分別為589.8萬平方米、1941.67萬平方米和1024.02萬平方米,北京差距明顯。

長三角會展業的發展優勢突出,上海作為該區域的會展龍頭城市,凈展面積46萬平方米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是城市、區域的旗艦場館,周邊分布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和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綜合性場館,形成了網絡化的長三角地區會展核心集聚節點,輔以便利的交通條件、較為健全的配套產業和綜合服務能力,形成了會展業集聚的向心力,會展場館的建設帶動了區域會展業的整體發展。
目前京津冀三地大規模場館室內凈展面積在10-20萬平方米之間,面積限制導致現階段難以實現錯位經營。北京作為區域龍頭城市,正在運營的新國展一期室內凈展面積為10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新國展二期項目(預計將于2024年投入使用)室內凈展面積為20萬平方米,這兩個項目雖然緊鄰,但由于歸屬不同運營方,場館在運營前期可能難以實現30萬凈展面積的規模效應。2021年投入使用的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一期室內凈展面積為20萬平方米。河北省會展場館室內凈展面積多在2萬平方米上下浮動。因此,京津冀會展業欲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形成競爭、互動之勢,需要建設絕對極差的大規模旗艦會展場館。

京津冀會展場館分布示意圖
京津冀協同發展整體定位明確指出:北京市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是“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是“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從規劃的定位可以看出,以大量信息流、物流、人流、資金流聚合為特征的會展活動在北京舉辦的優勢更明顯,旗艦場館在北京布局最為合理,且大體量旗艦會展場館應當以新建場館的形式建設,滿足北京市會展業發展和京津冀會展業壯大的需要。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了大興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科技創新引領區、城鄉發展深化改革先行區、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的“三區一門戶”功能定位。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布局出發,在京津冀交界之處,修建一座大體量的會展綜合體是未來場館的重要布局。
目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國際會展消費功能區全球創意征集活動正在進行,項目起點高,征集范圍廣。大興會展場館的籌劃已經全面展開,在精準定位的前提下,這一場館必將是未來京津冀地區的旗艦場館。
大型旗艦場館將推動京津冀會展錯位發展
由于整體市場有限,京津冀三個城市沒有形成合理的會展產業分工體系。未來京津冀三地需要進一步協同發展,有重點、有錯位、有互動地確立會展經濟發展的方向,建立產業發展互補機制。
未來旗艦場館的運營將帶動京津冀地區的會展活動數量增多,市場分工也將潛移默化地形成。北京會展業將全面服務“四個中心”定位;天津將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建設;河北將通過加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促進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發展,打造高水平承接平臺。未來北京與河北、天津將形成三核驅動的發展局面,京津冀對周圍地區的“擴散效應”和“輻射效應”將得到強化,帶動整個環渤海區域經濟增長。
正如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運營為長三角會展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樣,位于大興的旗艦場館建成后將有效吸引更多的會展資源向京津冀地區聚集,三地會展資源將得到再擴大、再分配,會展本身所具備的帶動效應也將吸引更多的視線聚焦京津冀,助力城市招商引資。
大型旗艦場館將為北京會展業注入新動力
對比國際、國內,區域核心城市通常也是該區域的會展核心城市。如德國的漢諾威、慕尼黑,法國的巴黎,中國的上海、廣州等,但北京作為首都和京津冀龍頭城市,缺少大規模、功能全的旗艦會展場館。

從使用效率看,北京會展場館的供需矛盾已充分顯現。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2019年全國展覽市場統計顯示,全國投入運營的場館室內可供展覽總面積為1,197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達14877.38萬平方米,場館的平均使用效率為12.4。其中,北京室內可供展覽的面積共計29萬平方米,舉辦展覽589.8萬平方米,場館使用效率為達20.3,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9)》中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館租率排名前十的場館中,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一期)排名第一,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排名第七。該報告數字同時顯示,2019年有多達97個展覽館租館率在10%以下。會展場館分布不均衡,北京場館供遠小于求的現狀可見一斑。

2019年館租率排名前十的會展場館
從場館功能上看,北京現有會展場館功能較為單一。國家會議中心(一期)和即將投入使用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是以會議為主、展覽為輔的綜合場館;新國展(一期)、老國展、北京展覽館、全國農業展覽館等均屬于專業展覽場館;正在建設的新國展(二期)是展覽+會議的綜合場館;北京政治中心的定位決定了北京需要有服務國事活動的會展空間,服務國際交往功能,如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此外,北京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決定了新建場館的功能要充分考慮節慶、賽事、演藝等各種類型活動的需求。
從位置分布上看,國家會議中心(一二期)位于北四環的亞奧商圈,新國展一期和正在建設的新國展二期位于北京市東北部的順義,毗鄰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區有首都南部國際交往新門戶的定位,在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修建會展場館不僅全面體現了雙樞紐的定位,更能實現北京會展場館的“南北呼應”,構建首都會展場館新布局。
綜上所述,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需要建設一座全能型場館,不僅具有規模效應,更在功能和設計方面集現有場館功能之大成,滿足全品類活動的需要,以更加前瞻的視野和更具高度的視角對場館進行統籌規劃。

總之,全能型會展場館的建設將推動京津冀會展業實現層次化發展,形成京津冀整體會展格局,合力將“會展蛋糕”做大、做好、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