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國內會展界逐漸活躍,恢復繁榮的氣氛逐漸醞釀提升。一方面是中央政府明確支持展會恢復舉辦,另一方面是各大國家級展會的定檔以及部分城市陸續復展。會展業的去疫情化已經呼之欲出,眾人期待的會展業大繁榮時代很大概率將變成現實。1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推動國內線下展會恢復,支持企業出境參展;商務部在2月初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國務院的上述要求再次進行明確,可以說為國內會展業2023年的發展定下了主基調。
與此同時,“天下第一展”廣交會也宣布將于4月重歸線下,并且規模達到史無前例的150萬平方米;新晉的國家級展會海南消博會也明確了將在4月中旬舉辦。由此可以看出,今年我國大規模展覽恢復線下舉辦是必然的。

廣交會場館資料圖
經過黑暗的三年,很多人對2023充滿了期待,根據筆者觀察,2023年會展業恢復具有一定的規律。
從春節后各地的動態來看,高調宣布展會檔期的多是政府主導型展會,前文提到的廣交會、消博會就都是政府展中的執牛耳者。這些展會的定檔對行業具有明顯的指示燈作用,是落實國家對于展會帶動經濟恢復增長期望的先行者。政府主導型展會本身對政策導向更敏感,對于謹慎型的主辦方來說,跟著政府展的步子做決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屆消博會現場資料圖
當然,從大環境上來看,2023年辦展環境的安全性是有較高保證的,因此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商業展主辦方是非常大膽地積極復展的,其中有不少企業早早就定下了全年的展覽計劃。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行業信心在宏觀政策調整后得到了很大的恢復。無論是否參照政府展進行決策,政府展對會展業的積極意義都不僅體現在對行業信心的提振和復蘇方向的指引。作為中國會展業的一股重要力量,政府主導型展會在疫情三年來幾乎支撐了中國會展業的半壁江山,在后疫情時代,政府展仍將在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從目前國內城市對復展工作的安排和布置來看,一二線城市反應明顯更快,動作也更大。根據有關媒體的報道,廣州市僅在2月份,當地7個展館就有14場展會活動舉辦,其中最早的展會是在2月8日。北京這次反應也很快。2月10號,慕尼黑展覽主辦的2023第十七屆亞洲運動用品與時尚展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第二天,也就是2月11日,雅森展覽主辦的第32屆中國國際汽車服務用品及設備展覽會在順義新國展開幕。雅森的汽配展是國內汽車后市場領域首屈一指的品牌展,號稱汽配企業必爭之地,本屆展會的面積雖然沒有達到疫情前最高記錄,但是也達到了超十萬平米的超大規模。這兩場專業展會的舉辦意味著在疫情中沉寂了一年多的北京會展業正式吹響了復蘇的號角。

第32屆中國國際汽車服務用品及設備展覽會現場資料圖
而在二線城市中,這兩年表現突出的南昌已經率先行動起來,2月份舉辦了六場大型展會。此外,像濟南、深圳、武漢等地也都對復展做出了積極的部署。越是會展業發達城市對商機和市場的把握就越迅捷,2023年會展業的復蘇必然會從各大城市開始逐漸席卷全國。因此對于展會主辦方而言,可以根據項目所在的行業的特點和市場需求(如展商和買家的地域集中度以及商品的季節性需求),結合以上城市復蘇的規律決定旗下項目的不同檔期。
雖然說大環境向好是確定無疑的,但是受春節人口流動、疫情防控慣性影響以及3月份全國兩會召開等因素綜合影響,還是有不少企業和地方在決策時有所保留,將主要工作延后到第二季度。由于會展活動受政策影響較大,因此無論是政府管理機構還是民間的展覽主辦機構,在布局重大活動時大多將兩會之后作為心理安全期。從廣交會和消博會均定檔在4月之后也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在2-3月份,各地雖也有不少展會舉辦,卻沒有形成全國規模的大繁榮,行業真正的爆發將在4月之后,在傳統旺季的五六月份將迎來第一個高峰,疫情前那種分身乏術的忙碌場景可能再現。
當前的會展業,無論是官方的態度還是從業者的士氣,均指向更加光明的未來。在經歷三年的打擊后,會展人都憋著一股勁,要把三年的損失找回來;全國會展人正在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我們期待著這些努力能夠結出豐碩的果實!
本文刊載于《中外會展》2023年2月刊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中外會展》雜志
訂閱電話:010--5165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