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九月,又有多個新場館開館迎客。比如廈門國博會議中心、臺州國際博覽中心等。隨著近兩年來新建大型場館的開業,國內會展場館保有量持續增加,場館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由此,場館托管業務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最近十多年來,場館輸出管理也從過去的以地方國資會展場館管理企業為主,進入到場館管理企業與主辦企業、搭建企業、會展服務企業、地產企業、文旅企業等多種主體共逐市場的格局。
在場館輸出管理剛剛興起的時期,以北辰會展(后更名為“首都會展集團”)為代表的國有場館管理企業獨領風騷,在市場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作為北京老牌場館運營企業,北辰旗下擁有多家專業會展場館和酒店,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這是其品牌輸出的重要底氣。場館管理企業進行管理輸出的優勢在于擁有成熟的運作經驗和管理機制,可以做到標準化管理,讓新場館迅速步入正軌。近年來更多的場館管理企業加入到了輸出管理的行列中來,剛剛開業的臺州國際博覽中心就是由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運營,而這已是杭州國博運營的第四家場館;而剛剛開業不久的汕頭國際會展中心的運營公司正是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的業主方華發國際會展有限公司……隨著新場館的增多,這樣“優等生帶新生”的例子未來會更多。
近年來,更是有一些主辦企業也進入場館輸出管理之列,比如福建薈源展覽參與運營莆田市會展中心,光合作用展覽公司曾經參與運營佛山樵山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單位運營場館的好處在于熟悉用戶痛點,甚至自帶展覽資源,能夠為場館經營帶來不同的思路和風格。實際上,一些開展輸出管理業務的場館企業本身也已經橫跨了產業鏈,集主辦與場館運營于一身,比如運營了多個場館的智奧會展、東浩蘭生會展集團、廈門國貿會展集團以及運營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的曲江會展集團等,都是這一類型的企業。而地產公司運營場館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綠地、融創、保利、中鐵等近年來都多有布局。
隨著我國場館保有量達到高峰并持續增加,未來場館輸出管理業務將是一塊很大的蛋糕。然而這個生意并不好做,展館運營成果不僅取決于運營單位的實力和努力,更與城市能級和會展業總體供給量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經濟增速與會展業體量增速的放緩,過去二十年那種狂飆式的增長已不可持續,我國展館體量的動態增加速度已遠超展覽規模的增加速度,在僧多粥少的背景下注定有大量場館吃不飽。況且展覽資源分布具有極強的不均性和地域性,一線城市的熱門場館出租率可以達到50%以上,而大量中小城市的展館只能在20%以下苦苦煎熬。城市能級越低,展館運營難度越大。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輸出管理模式造就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兩者合作猶如夫妻聯姻,如果磨合不好,很有可能不歡而散,這也給場館的長遠發展帶來一定隱憂。
大幕已經拉開,未來,誰能在場館運營領域撬動更大的利益,我們拭目以待。(原標題:場館托管業務進入群雄逐鹿時代)